中国钢结构协会召开“隐式异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会

发布时间:2024-07-30

2024年6月3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

评价会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宇教授级高工为组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郁银泉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忠义教授级高工,北京工业大学薛素铎教授,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为成员。会议由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张锡治,副总经理贾莉,工程技术研究院装配中心主任章少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世敏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装配中心主任章少华教授级高工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针对围绕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结构体系,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了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研发了混凝土叠合预制组合柱、钢套箍梁柱连接节点、钢网格墙等关键技术。

2.系统研究了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力学和抗震性能,揭示了预制组合柱、梁柱连接节点、混合框架的受力机理和协同工作机制。

3.提出了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成套设计方法,给出了预制组合柱和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构侧移控制等设计指标;基于损伤控制和抗震韧性理念,提出了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塑性设计方法,实现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可控。

该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2件,主编标准2部,出版著作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9篇。项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河南高科技防水产业园学生宿舍、江苏致优医疗产品深加工项目等十余项工程,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塑性设计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一篇:请问钢架雨篷在户外使用的寿命是多久啊 下一篇:高性能钢材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福建中闽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